查看原文
其他

《郊区的鸟》:唯一真实的乐园是失去的乐园

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2019-04-18


深焦DeepFocus报道

Day 4

Day1 胡波和他的大象开启2018FIRST影展

Day2 我以为我逃出了家乡,但最后仍困在这里

Day3  仅是日常生活的诗意,就让这部纪录片在FIRST口碑爆棚


郊区的鸟

导演仇晟 访谈

Totoro

尼侬叁

  • 唯一真实的乐园是失去的乐园


继FIRST最佳剧情片、最佳导演、最佳艺术探索、最佳演员四项提名之后,《郊区的鸟》入围洛迦诺电影节青年导演竞赛单元。


《郊区的鸟》,初见名字,铺面而来“春山一路鸟空啼”的景致。影片更像是仇晟导演用其诗意的时空观与世界观所构造的一颗“时光蛋”,人物所流露出的孤独和忧郁,又近乎是囚禁在笼中的鸟儿,空洞、哀伤、虚无。如梦似幻的时光之旅中,有关过去与未来,有关寻找与逝去,有关坍塌与重建,有关记忆与失忆。所追寻的“失去的乐园”,有未满“十八岁的出门远行”,也有成人世界的虚空。 


仇晟导演说,也许,王维的那首诗“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”最为契合影片的氛围。月初之鸟,是否就是鸣于春涧的那几只,无从知晓。


如梦之梦,分不清,是梦是真。

 ✦✦✦✦✦✦✦✦✦✦✦✦✦✦✦


深焦 & 仇晟


深焦

请您简要介绍《郊区的鸟》的创作初衷及立意。


仇晟

剧本最早是从儿童部分开始写起的,我自己在童年时候经历过一个类似于片中“寻找胖子”的事件,当时我们也是有一个朋友,连续一个多月没来上学。后来我们十几个人组了一支队伍去找朋友的家。过程(和影片中)类似,有高墙和铁轨的阻隔,最终也没能找到这个朋友。记得我们停下来的时候,也是在桥下,有人开始哭起来,大家都很沮丧。过了几年之后回望,这场失败的远征是我童年的终结。后来我在前年,也就是2016年年初的时候,开始思考,这场“远征”前后,发生了什么事情,小孩子的心理、生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,怎样导致了这个“远征”,以及大家是如何破裂的。所以写作拍摄的过程相当于是回答了我自己的一些疑问。 


成年部分的灵感则是来自于卡夫卡的小说《城堡》,里面的主人公K被城堡聘请当土地测量员,在城堡附近的镇子里住下来。后来他一直没能开始他的工作,城堡就在镇子背后的山冈上,却怎么也走不到。“土地测量员”这个行当,我很感兴趣,我小时候是一个痴迷地图的人。然后我就试图去续写这部卡夫卡未完成的小说,主人公K如果得到了这份工作,开始成为一个土地测量员的话(结合杭州的实际情况,在剧本里稍作转换,变成一个工程测绘人员),他的生活会是怎样的。通过影片推演,我觉得,就算K得到了那份工作,他还是会被埋没在琐碎和无聊当中。所以,事实上,卡夫卡的《城堡》已经写完了。


成人儿童两部分,分别形成以后,我开始移花接木。两部分经常互相借用,互相加强。一些元素,比如望远镜、泡泡糖、流浪狗,会不断复现。最终两部分形成了共生的关系。


《郊区的鸟》


深焦

望远镜这个道具也很有意思。


仇晟

一开始没有望远镜这个物件。有一天,我在勘景的时候在河岸边上真的捡到了一个沾满泥水的望远镜。我拿回家之后洗净,发现这个望远镜一个筒是空的,没有镜片,另一个筒是有镜片的。透过望远镜看出去,左眼可以看到远处东西,右眼是个洞,有光透进来。这个望远镜启发我一点:其实影片中望远镜和隧道是同一个东西,是一个孔洞,只不过望远镜有几片棱镜,能够把遥远的人拉近,形成一个虚像。但它也是一个洞、一个通道,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东西。


《郊区的鸟》


深焦

为什么会想到将成人部分的故事建构在“地面沉降”这个事件之上?


仇晟



杭州有个景点,地面挖了一个大洞,用玻璃罩子罩着。透过罩子你可以看到南宋时期街道的遗迹。那条街叫南宋御道,是皇帝祭拜祖先时用的路。


后来我就想,我们的城市是一层一层地建构起来的,实际上地下部分就是城市的回忆。如果城市的回忆被损坏或是被渐渐抹掉了,地下就开始中空,被地下水带走之后的中空,地面就沉下来。地面下沉跟失忆是等同的。


深焦

影片中是否存在您自己的童年经历或者是成长的生活经历?大概有多少部分?


仇晟

最开始创作的出发点,就是“远征”,这很大部分来自童年经历,然后几个小孩基本上有对应的原型人物。但是很多戏,我写到后来,自己有些分不清是真实发生过还是创作出来的。


我记得有一场方婷给夏昊剪头发的戏,这场戏我记得是我想象创作(不是真实发生)的。我有一天在家里想,应该有一场戏让男孩和女孩模糊“你和我”的一场戏,然后就想出了这么一段。后来有一次我的制片人给她的朋友看的时候,她朋友说在自己小时候有个女孩对他做过一模一样的事儿,这件事我就觉得很惊喜。有时候你的想象恰好是他人的经历,反之亦然。


《郊区的鸟》



深焦

从剧本创作到拍摄环节大概持续了多久?是一个怎样的过程?


仇晟

最早在2016年2、3月份开始写小孩部分的小说,断断续续写了几篇,后来就大概到2016年7月份,参加First训练营,正好有一个训练营的同学王通导演在填报金马创投的材料,我想我也试一下,就在那几天写了一份3000字的大纲,《郊区的鸟》的名字,也是这个时候形成的。在接下来的半年,剧本没怎么推进,一直在跑创投。直到16年12月,开始闭关写剧本,大概写了四个月左右。后来开始勘景选角,在此过程中,一直改剧本,一直写到开拍时,所以剧本总共写了一年多。闭关创作的时候还是挺痛苦的,连续四五天才出一次门,其他时间都叫外卖,一直窝在家里。


深焦

为什么会以《郊区的鸟》作为影片的名字?影片中的儿童部分与成人部分之间有何关联?


仇晟

关于影片中两部分的关系,我觉得成人部分是小孩子部分的未来,但同时也是小孩子部分的回忆。


郊区的鸟是一种真实存在的鸟,在《中国鸟类百科》上是这么写的:郊区的鸟,又称郊鸟,通常不在城里,也不在乡村。巢在信号塔上,二十四五米高。吃漂亮的昆虫,嚼得仔细。也吃塑料纸。叫声很低。一窝下五六个蛋,听电磁波长大。


深焦

好像影片中《郊区的鸟》的片名出现了两次是吗?


仇晟

是的。可能最后一段才是正版《郊区的鸟》的电影。前面是一个电影,后面是另一个电影,其实是两部《郊区的鸟》,孰真孰假,无从知晓。


《郊区的鸟》


深焦

为什么男女主角会选择李淳和黄璐? 


仇晟

我一直在寻找夏昊这个角色,看了好几百份资料,看完资料后,决定找来面试的不足5人。这个时候,我的监制黄茂昌推荐了李淳。见面之前有把剧本给他看,见面时我问他“你觉得这个剧本主要是在讲什么?”李淳告诉我“宇宙平衡”,意思是在此处失去的,在彼处会得到;在彼处失去的,此处会得到。我觉得讲得特别准确,就敲定他来出演。


黄璐之前出演了《推拿》,印象深刻。这次又特意补看了她的一些作品,看到她演的《云的模样》,让我确信,她就是燕子。《云的模样》里,她很神秘,但又非常顽皮,就觉得这个气质是我的影片里所需要的。


深焦

李淳是一个怎样的演员,你们双方交流的时候,是否会有一些文化上的隔阂? 


仇晟

文化隔阂还是会有一些的,比如语言方面,以及大陆的一些空间他是不熟悉的,但是这种“不太熟悉”是蛮有趣的一点,对语言的不太熟悉某种程度上造成对白的破碎,但这种“破碎”与人物形象恰好又很契合,就好像他不懂得怎么去表达、去流畅的说一句话一样。


我在看Dreyer的电影GERTRUD时也有类似感觉,女主角并不是在说话,而是在一个个地嚼她吐出来的字。


《郊区的鸟》


李淳对空间的陌生感也很有意义,因为实际在片中他饰演的角色所面临的就是破碎的故乡、一个有些陌生的这么一个地方。


具体在拍摄时是先拍摄儿童部分后拍摄成人部分,拍成人部分之前,有让李淳看儿童夏昊的表演,其中有些比较有趣的特征他会想要去模仿,就相当于从拍摄的儿童部分片段中,“夏昊”在学习他的过去,有点这种意味。 


《郊区的鸟》



深焦

儿童部分采用非职业演员、成人部分采用职业演员的表演处理方式有何用意?


仇晟

其实我对职业和非职的选用是开放的。当时有面试一些儿童职业演员,但是他们给我一种很套路的感觉,尤其是儿童职业演员已经学会了如何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表演特征,会有一些程式化的表演,面试到的儿童职业演员都不太理想。


成人部分其实我要提炼的人物并非完全写实的人物,他们所做的事,是有些虚无的、无意义的。我不认为一定要去寻找从事本职业的素人,因为可能从事本职工作的那些人,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没有太强的反思,可能反而行业外的人去接触这个事儿,能体会到那种荒谬性。


《郊区的鸟》



深焦

感觉小朋友玩游戏的场面调度挺复杂,加之是非职业演员,拍摄时如何确保演员的调度与情绪的控制?


仇晟

其实玩游戏的部分还挺好拍的,比如说打枪战的环节,非常好拍,首先你需要告诉他们规则,然后每人发一把玩具手枪,大概给他们划分所属阵营和阵地(大概的活动范围),小朋友们就开始自动游戏,自动躲闪、进击。地形我特意选择比较容易发挥的地形,有很多可以爬上爬下的东西,小孩的动物性会在这种地形里表现的特别明显,他们会自己找自己的位置。其实拍摄小孩很多时候需要无为而治,很多时候不怎么讲戏,定好规则之后,让他们放肆地玩儿。


深焦

您最初在戏份上的安排,儿童和成人部分是平衡的吗?


仇晟

当初剧本设置大概是50对50。成片来看,成人戏份比较多。主要是成人部分的情绪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营造,小孩的情绪可以即刻产生。就算最后成片里小孩戏份比较少,观众最后的观感可能还是差不多的,所以是两个部分不同的特性所决定。


《郊区的鸟》



深焦

拍摄地选择在您的家乡杭州,是出于怎样的考虑?


仇晟

我主要是对几个地形有特别的偏好,比如运河,因为我小时候成长在运河附近。运河是很有世俗意味的河,它运送的都是水泥、大米这些。实际上,运河边有很多水泥厂,城市的更新所依靠的水泥都是通过运河运输而来的。


《郊区的鸟》


另外,杭州武林门算是京杭大运河的终止点。武林门码头的六根柱子上写了六个字:到北京,登长城。但其实这条运河现在已经不通北京了。杭州是宋朝南下后的行都,一直是带有耻感的。“暖风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”。杭州一直希望通过维系与京城的血脉来提升自身荣耀。某种程度上讲,杭州在心理意义上还是“郊区”,是暂时的,过渡性的,边缘化的。


深焦

感觉影片中的每个人好像都很孤独、忧郁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表述与气质?


仇晟

这可能与我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有关。以一场戏为例:方婷拉小提琴的那场戏,夏昊有一个眼神。那首歌的中文版本是《友谊地久天长》,“友谊地久天长”是幸福时刻的确认,同时也是悲伤的序曲。所说的“永远”本身就隐含着不永远、毁灭的部分。夏昊的眼神其实我没有特别指导,但是他直觉性地感觉到了什么。


《郊区的鸟》


深焦

您跟包括摄影师以及配乐在内的团队之间,是一种怎样的合作关系? 


仇晟

摄影师和美术是我的好友。其他团队方面,监制和制片给我提供了很大帮助。杜笃之老师和廖庆松老师是监制黄茂昌和制片陈竞苏、张钊伟帮我联络到的,加之我之前有参加过金马电影学院,与二位之前有过合作,相当于相互认识。


小河老师(《郊区的鸟》配乐)是因为我之前很喜欢听他乐队“美好药店”的专辑,后来制片也帮我联系到了小河老师来做这个电影的配乐。跟小河老师交流配乐也很有意思,刚开始没有成片的时候,我给他写了一个包含十二首歌名的文档,每一首歌都加了一两句描述。小河老师也会回我一组歌名。其实歌名会对音乐的创作起到很大作用。名字定了之后,做出来的配乐和我想象的就不会相差太远。


《郊区的鸟》


深焦

您是在清华念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、硕士选择转专业去香港浸会大学学习电影,为什么会做出这一选择与转变?求学背景与经历会给您的创作带来哪些影响与帮助?


仇晟

其实,我高三的时候就很喜欢电影。最早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格斯·范·桑特和大卫·林奇。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萌生了想拍电影的想法是看了范·桑特导演、菲尼克斯和基努·李维斯主演的电影《不羁的天空》的时候,其中有一个画面是菲尼克斯的回忆:他躺在母亲腿上,母亲轻轻抚摸他的头。夕阳下的大河,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有鱼跳出来又沉下去。看见鱼跳出水面的时候,我就想,这辈子我要拍电影。


《不羁的天空》(My Own Private Idaho


因为高三的时候临近高考了,我发现再改学电影去参加艺考的话没法操作,所以就接着念了理科。到大学时,就已经逐步开始拍短片、做电影协会、放片儿这类。


我觉得电影是大部分关于人类情感或者是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其实我还对人际关系的机制、或者是城市空间的运行机制、时间的运行机制挺感兴趣。我觉得电影是展现时空运作机制的很好的媒介,反而在表达绝对主观情感的时候,电影还是不如小说的。



深焦

您在清华时期好像也有自己做电影社团?


仇晟

那个叫做清华大学学生影视欣赏与评论协会。清华的这个协会不是拍摄电影的,社团、协会活动范围是有一定要求的。我在这个协会里最初是以欣赏与评论为主,策展、放一些大师之作、有意思的主题展,放映结束后会和大家交流。后来到大三的时候,有些不满足看片与评论,于是开始拍片。那时候拍摄的是一些B级片,低成本、用单反拍摄、自导自演、没有任何打光、声音也是用单反去收录的。那时候拍过恐怖片、喜剧片、悬疑片,等等。当时也不限制自己,想到什么,就拍什么。


FIRST 青年电影展



深焦

有看到您参加过2016年第十届First训练营并在此期间拍摄了短片《雷电》,两年后再度回到First,心态如何?


仇晟

当年还挺放松的,在去训练营之前,片子就已经拍摄完成了,就是带着片子过去讲评。今年过去会有一些焦虑,感觉自己的概念、想法会与媒体、观众短兵相接,所以还是会有一些焦虑。也是希望能够多看一点别人的电影,相互交流。


《郊区的鸟》



深焦

《雷电》那部短片作品也是有关于儿童和成人,儿童做游戏的场景及时空观和《郊区的鸟》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?


仇晟

《雷电》可以做《郊区的鸟》的先导片/预告片。某种程度来讲,《雷电》更加抽象、纯粹一些,比较物理性的描述了一个人如何被孤立起来。宇宙膨胀和捉迷藏是一个道理:宇宙在膨胀,人们在散开。散开之后退到一个地方,此时再想回去的时候,发现宇宙膨胀的速度超过回返速度,回返时候,会发现谁也找不到。


《雷电》


《雷电》其实浓缩了《郊区的鸟》的概念,但是《雷电》相对不那么近人情,而《郊区的鸟》我是试图放置在日常生活之中去讲述。


深焦

《郊区的鸟》这部影片中,不论是儿童部分还是成人部分的故事,似乎存在某种关于不断寻找与不断失去的呼应,寻找过程之中,同行者越来越少,不知道这种解读是否正确?


仇晟

对。之前在某一稿的剧本当中,在剧本的页眉处引用了莫洛亚给《追忆似水年华》作的序里的一句话:“唯一真实的乐园是失去的乐园。”这句话跟我所描述的追寻过程其实挺像的,所谓唯一真实的乐园是失去的乐园,是因为“失去的乐园”在人的追寻过程当中获得其真实性和神圣性。越追寻,你对其描绘愈发完整,并且把它放置的位置越高。这就会导致你无法到达这个地方。影片中的夏昊就一直在重复这个循环。


《郊区的鸟》


深焦

感觉成人部分和儿童部分某种程度上是镜像对照式的?


仇晟

队伍里都有一个“胖子”,人数都是6个人。但也有很多不对称性。



深焦

您在创作时是否借鉴和参考了一些其他的作品?


仇晟

其实有受到《禁忌》(Miguel Gomes)、《小孩子》(Bruno Dumont)、《猪堕井那天》(洪常秀)、《综合症与一百年》(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)、《安乐乡》(Lisandro Alonso)这些影片直接影响。


很巧合的是,法国的一个公司,Luxbox,即将做《郊区的鸟》的欧美发行,这个公司,恰好是发行了《安乐乡》和《小孩子》的公司。



深焦

为什么会在拍摄时使用这样一套推拉镜头的镜头语言?您想要表达的是什么?


仇晟

我很受洪尚秀风格的影响,受到其镜头推拉摇移的影响。其实一个不变焦的镜头从某种程度而言是很僵硬的镜头,因为景框是强制规定的,不可变的,像个笼子。在洪尚秀的zoom in 和zoom out中,你可以感受到取景和世界是自由的。而且当推拉摇移的动作多了之后,你可以特别感受到就算他拍摄固定镜头时,你也能感受到这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,你会有更大的整个世界的联想。这种景框的灵活性我很喜欢。


洪尚秀


第二是我觉得(zoom in 和zoom out)很契合影片中“仪器测量”的这个动作。对于仪器而言,它固定不动,但是它能看到极其远的地方,是超人类的视觉。我想用一只人工眼去看一个人工的世界。而且我觉得这种zoom有时候很搞笑、荒诞,有时候又很恐怖,恐怖在于可以一眼看穿千里之外的东西。这种调子的混合,我还挺喜欢的。



深焦

影片中好像存在鸟类视角镜头?

影像风格上有何追求?


仇晟

其实倒也不是严格意义的鸟类视角,但我觉得其实童年部分是通过一对鸟眼在看。那只鸟巨细无遗的看到小孩子的所有情绪,而且贴得很近,实际上童年部分的镜头机位都是稍微比小孩子高一点点。


《雷电》


关于拍摄风格,我跟摄影师定了几个规则:首先是确定了4:3的画幅,其实《雷电》的时候就是用的4:3的画幅。如果说宽银幕的等同于是一个视野(Vision)的话,我觉得4:3画幅更像是一个物件(Object)。就是说你用宽银幕在看电影时,是在看导演的视野或者是在看摄影机的视野,有的时候通过4:3的画幅,你去看人和物的时候,你会感觉到,你就是在看一个物件,没有经过任何人的视野,直接地在看这个物件。因为我的影片里存在拼贴和排列组合的东西,于我而言,我希望每个镜头、每个人、每个物被打碎,再在观众心中重组。这样一来,我就需要把所谓的视野和中间隔离的东西剥除,把人和事件当成物件,呈现在观众面前。这是我选择4:3画幅的原因。


然后4:3敲定之后,会想要在童年和成年部分做一点点镜头运用的区别。成年部分就是完全固定的zoom的镜头,因为拍摄是先拍童年再拍成人戏份,为了省钱,拍到成年部分的时候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定焦镜头都还给器材公司了,拍摄成人戏份的时候只剩两个变焦镜头,摄影机就变得像一台仪器一样,很少更换镜头。


《郊区的鸟》


深焦

影片的完成度及最终呈现来看,有无达到您的预期?


仇晟

遗憾还是有一些的。比如说,成人戏份的拍摄天数不太够,拍摄的太赶,有镜头运动上的不喜欢的地方,也有一些排练不足的问题 。但是影片整体所生成的意义,已经有些超出我原先剧所预想的,影片变得更加有流动性,有它自主生长出来的一些东西,也有一些我自己无法完全概括的东西。


深焦

先前一直是拍摄短片,这次长片拍摄经历与短片拍摄有何不同?


仇晟

长片拍摄需要有更完整的方法论,(作为导演)每天要下的决断太多了。如果是凭着一时的机智,去解决问题的话,成片效果可能是一盘散沙。拍长片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概念,这个片子是什么样子的,并且给自己设定一些限制,比如这个镜头应该怎么摆放、演员应该怎么演。


《高芙镇》


之前拍摄短片,我会注意每个镜头的取舍。比如短片《雷电》拍摄了33个镜头,大概用了31个镜头;之前的短片《高芙镇》拍摄了100多个镜头,大概是只有1个镜头没用到,其他全部都用到了。但是拍长片的前几天我就发现,太注重一个镜头的得失,不太行,应该放置在一个整体的、流动性的环节之中,去牺牲一些镜头,来达到整体的流动性。


深焦

关于下一部影片创作,有何计划和打算?


仇晟

在写一个新的长片,名字叫《犬父》。是讲一个少年、他的亡父和一条狗的故事。





冬去春又来

Summer Can Wait

导演: 费聿竹
制片国家/地区: 中国大陆


王大方 60

我能想到的,影片中都有了,导演不懂姑娘,姑娘不懂做梦。有过海外经历的或许能被那种灰色、潮湿的伦敦所感动,而我希望影片中雪地里不停走动的梦能长一些,至少能刺激想象。


朱马查 50

真的是说不出好,说不好又觉得不好意思。海外生活描写也是挺刻板的,人物实倒是很实,却又没有任何发展和出口(也有解读有意为之?),剧作太多都是规范操作,流水账感,但你要说这个就是为了表现流于平庸的生活,fine,ok啊,但我为什么要看这个……


步行指南

导演: 陈熹
制片国家/地区: 中国大陆


王大方 50

能看,多说一句都显得我low。


造访

The Return

导演: 方亮
制片国家/地区: 中国大陆


Songke淞可 50

中国南方阿彼察邦后遗症,亚热带景观、流水潺潺、烟雾缭绕、一头水牛 ,腿伤的母亲,昏睡,路灯,能召回前世的父亲。制作是用心的,后半段尝试本土化,好在主角和导演都是一个人。


高个的男人快乐吗?

Is The Man How Is Tall Happy?

导演: 米歇尔·贡德里
制片国家/地区: 法国


王大方 65

两个学者的对话,每一句都散发着理论的香气,配合着充满想象力的动画效果,成功催眠了我。作为学术,有点不讲究;作为科普讲解,有点不受小朋友待见。


网诱惊魂 Profile

导演: 提莫·贝克曼贝托夫
制片国家/地区: 美国 / 英国 / 塞浦路斯 / 俄罗斯


竞菲 85 

折叠的窗口,交流的归途,诚然不用在乎任何电影语言的全录屏电影,一个新感官旧欲望的寓言。


柳莺 80分 

形式与内容的顺利嫁接,虚构与纪实的自然腾挪。除去后半段个别片段中轻微dramatic片段,整个叙事整齐、流畅,亦扣人心弦。通过电脑荧幕无限向外拓展空间,不仅以新闻调查的姿态呈现恐怖主义通过新技术手段扩张的过程,更以更私人的视角剖析社交媒体时代恐惧感的滥觞。




-FIN-

本文系网易新闻·网易号“各有态度”特色内容


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

欢乐时光狂兽正义联盟英雄本色

暴雪将至我单纯的兄弟大佛普拉斯

老兽大世界血观音

不成问题的问题寻梦环游记怪奇物

请为深焦口碑榜投票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